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企业经营 > 正文

如果让我去想一个最恶心的词,我能想到的就是定制了。简单来说,定制的东西,

报价高了客户不爽

(客户甚至会觉得你在黑他,即使是关系很好的客户)

报价低了自己不爽

(实际上算上人力成本根本TMD不赚钱)

一旦接了一直被催

(客户恨不得立刻拿到产品)

出了问题自己受罪

(万一一版没成,对不起,赶紧改版,另外,额外开销都是自己的)

公司成立前的就不说了,公司成立到现在,5年时间,一共为客户定制了51个型号,共90个版本(可能还有没统计到的,实际数量只会比这个多,不会比这个少),想想看,哪怕仅仅是生产、管理这些型号,就已经很头大了,何况我还得不停地画原理图、Layout、出生产文件,同事们不停地采购、生产、测试,每一次定制都提心吊胆。在我们从事的这个行业,定制的情况是一定存在的,客户提出定制需求合情合理,但是上述的大部分定制都是做了一小批就没有下文了,无法为公司持续创收,能够为公司持续创收的少之又少(经营公司不是做慈善,赚钱是必须的)。最近一直在反思:为什么我这么忙,又似乎没能把公司做得很好?想来想去,还是觉得不专注,这里的专注不是说技术、市场方向不专注,而是产品不专注,做了太多的定制产品,导致自己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开发自己的新产品,也没有时间去拜访客户,开拓市场。

也同样是因为定制,公司每个月委托工厂生产的型号多达十几种,导致合作工厂异常繁忙、效率低下、品质不好。这也让我萌生了自己建立生产线的想法,试图提升生产效率、降低生产成本、提升产品品质,我还去查看了一处正在新建的厂房,还好由于合伙人的提醒,我放弃了这个想法。现在想想,建立生产线也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,现代社会分工明确,每个公司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东西,自己不擅长的外包就好,作为一个小的技术型创业公司,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发与销售两个方面,生产外包即可,如下图

去年我与一个PCB厂商的销售闲聊时,对方告诉我无锡有好多类似我们这种公司,人少但产量很高,其中有一家每年的PCB制板+贴片费达到了260万,关键是这家公司的型号很少,只有几种,每次生产都是5000,10000这样的量级。相比之下,我公司每年PCB制板+贴片费也有150-200万,但是型号超级多,可想而知,型号少与型号多的品质控制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,创收能力也差很多。我常常跟朋友们说,我做的这个方向大公司看不上,小公司做不出来,在这个细分领域,我们有核心竞争力,现在想想,如果我无法把精力放在少数的几款产品上,这种竞争力就无法长期保障公司的繁荣。

总而言之,我需要不断地反思,不断地修炼,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模式,最适合的自己的产品形态,在整个产业链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,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也希望每一位创业者都能做到。

报歉!评论已关闭。